科学禁塑、精准禁塑,跟“不可行”路线说“不”

2023/6/25 8:48:20

近日,生态塑料专委会观察到公众号“摆脱塑缚”《为这种“环保”塑料多花钱,值得吗?》一文,深以为然,以作分享。
文章主要有3个观点
1、生物降解塑料有“四高”,不可行
生产成本“高”:可降解塑料的成本是传统塑料的1.5倍-5.5倍左右。
产品售价“高”:比电商平台上尺寸为20cm*31cm的塑料袋,生物降解塑料袋的单价均在0.1元以上,是传统塑料袋单价的2倍左右
监管成本“高”生物降解塑料相关的国家标准仅仅是推荐而非强制性,难以强制执法管理。销售渠道缺乏监管,经测评淘宝、京东、拼多多三大电商平台,发现不少商家都在“挂羊头卖狗肉”,打着“可降解”的幌子,实则卖的是氧化降解甚至是普通不可降解的塑料袋。
后端处理成本“高”杭州市2020年垃圾生物处理成本为400元/吨,高于焚烧成本的300元/吨
2环境效益低于预期,不可行
进入环境的生态塑料比例低,绝大部分都被焚烧。
根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调研与核算得出的结论,我国接近97%的生物可降解塑料流向了受控的焚烧与填埋,失控流入环境的占比仅占3%。市场上流行的PLA、PBAT等生物降解塑料需要达到工业堆肥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才会有效降解,在自然环境中几乎无法降解。
能进入工业堆肥条件、真正得到降解的生物降解塑料比例极低。清华大学研究显示,只占总量不到0.01%。
3、从实现“双碳”战略目标角度,不可行
清华大学团队指出,1kgPLA在填埋设施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为3.1kg,超出可降解塑料焚烧的排放当量约1倍,超出传统塑料焚烧的排放当量约35%。这会导致显著的气候变化影响和臭氧层破坏。
因此,本专委会认为,“生态塑料”才是未来的重要方向。“生态塑料”产品以生态安全、减污降碳为目标,强调传统塑料替代产品,符合全链条治污,在全生命周期控制的过程中培育。基本要求是符合国家“双碳”战略目标、“价廉物美”、“绿色环保”。